活络模型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
活络模型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
活络模型是子午线轮胎生产中重要的工具之一。在安装调试及后期的维护保养过程中,块与块之间的间隙、排气孔通畅与否,摩擦板的磨损等情况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外观质量。几年来,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,总结积累了部分经验供同行们参考。
1 轮胎产生大边现象
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新模型试生产阶段,试生产时,个别模型硫化后的轮胎,其大边厚度达1mm,严重超出工艺标准造成次废品。经分析,问题出在模型外套上部与外环之间的调整垫上。活络模在合模后没有合严,扇形块间产生间隙,以至硫化过程中胶料塞满缝隙,产生大边。从结构看,只要在原调整垫上加上一定厚度的垫片,就可以解决出大边的问题
理论根据是:外套内斜面呈15°,加上厚度为a的新垫片后外套就下移了与新垫片厚度相同的距离a′。当合模后,扇形块相对外套就上移了相同距离a′,由于外套内斜面15°角的作用,就迫使扇形块径向移动δ距离,也就是说更加紧密地收缩,减少了扇形块间的缝隙。 由于大边出现在轮胎周向,为了消除大边,无疑应使扇形块圆周缩小,以10块扇形块为例,加上新垫片后,平均每条间隙缩小了S(该值也就是平均间隙),见公式(2):
S=Dπ-(D-2δ)π/10=0.628δ (2) 式中D——原扇形块合拢后直径;
S——平均间隙。 由S=0.628δ,得出δ≈1.6S代入(1)
a=4δ=4×1.6S=6.4S
为了避免因加垫片而导至胎侧与胎冠结合部位凸台增加过大,影响外观质量,还要消除大边或减少大边厚度,以符合工艺标准,根据经验取a=4S为好。
即:选择新垫片的厚度是大边平均厚度的4倍。
例:有一10块扇形块的国产活络模,调试中出现大边5处,平均厚度为0.35mm,根据经验数据,取新垫片厚度为0.35×4=1.4mm(该垫片要求平整光滑),分别加在10个原调整垫的上部,经观察,硫化后的轮胎未出现大边。
提出注意的是:①当出现大边时,看其是独立存在还是周向多处出现,如果单独出现大边且不太厚,可在机台上松开产生大边处两侧的扇形块固定螺栓,使间隙匀开,也能起到一定效果。如多处出现大边就依照上述加垫方法进行解决。②在装模型扇形块过程中,以合拢后测量块与块之间的缝隙,缝隙大小可根据工艺要求调整。但一定要使各个缝隙的尺寸尽量一致(可用塞尺逐一测量),然后上好扇形块固定螺栓但不可太紧。试车前重新调整合模力。
2 透孔钻头硬度的选择
以前用来疏通排气孔的钻头是标准加长麻花钻头。在透孔过程中,钻头刃部折断将排气孔堵死的情况严重威胁产品质量,同时带来了诸多的麻烦。经分析原因,是钻头硬度(HRC62)高,脆性大,再加上钻头直径仅有φ0.8mm、φ0.6mm,经高速旋转,刃部离心力很大,呈弯曲状,透孔时,遇到排气孔内的胶料阻力,使刃部扭断。针对这个问题,就钻头的硬度、韧性同厂方技术人员进行协商,并加工部分硬度不同的钻头。分批进行透孔试验,记录每组钻头使用率、折断率。通过试验对比,硬度为HRC45的φ0.8×80钻头、硬度为HRC40的φ0.6×80钻头折断率最低,使用率最高,效果比较理想,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又降低了因钻头折断而造成的消耗。
3 排气孔堵塞的处理方法 硫化过程中胶料呈流体状态,模型排气孔能排除型腔内部空气及避免多余胶流失,使胶料充满整个型腔。排气孔的通畅与否,将直接影响轮胎硫化后的质量。排气孔堵塞后,易出现的废次品有明疤、缺胶等,由此可见,保证排气孔的通畅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。
活络模上、下模板大约有二百多个排气孔,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排气孔被胶料堵塞,而用钻头透孔时,难免有一些钻头刃部折断造成死孔。由于断掉的钻头取出是相当困难的,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只好在旁边重新开孔。上、下模板最薄处也有60mm左右,用φ1.8mm或φ1.5mm钻头钻透模板,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为提高工作效率,减轻劳动强度,我们根据小套的硬度,决定定购专用的合金钻头。使用时对准小套中心均匀用力将小套连同套内的堵塞物绞碎排出(该合金钻头的直径略小于小套外径),当将要钻透时即可停止,目的是在小套里端留出0.5~1mm,以便于用光杆从另一侧将小套余部打出而不损伤原孔,此时清理干净原孔内的杂物,镶入新套即可。注意新套镶入后应将多余部分铲平并用样冲胀开端部。
全球塑胶网 >> 塑胶知道 >> http://ask.51pla.com/huoluomoxing-1640.htm
已被采纳为答案 回答者:dl | 2009/1/6